弘一大师(1880.10.23~1942.10.13),俗名李叔同,著名音乐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1918年39岁出家,法名演音,号弘一,律宗第十一代振兴祖师。
弘一大师的一生十分注重提升自我修养,来实现对理想的追求。无论在俗还是为僧,都身体力行,实修精进。大师后半生更是以实践佛法,教化后辈佛子为己任。大师曾撰写《青年佛教徒应注意的四项》,提到惜福、习劳、持戒及自尊是青年佛子修行最重要的四点,这样才能避免走入佛法修行的误区。
惜福
弘一大师曾回忆小时候,父亲请人写了一副对联,是清朝刘文定公写的句子,挂在大厅抱柱上,上联是“惜福,惜衣,非为惜财缘惜福”。哥哥经常教他念这副对联,母亲也常常教他,穿衣要时时小心,不可损坏或污染。因此他凡是穿衣吃饭,都十分注意,不敢随意糟蹋。
古人说:“井涸而后知水之可贵,病而后知健康之可贵,兵燹而后知清平之可贵,失业而后知行业之可贵。凡一切幸福之事,均过去方知。”惜福就是珍惜当下拥有的,约束自己无尽的欲望。
弘一大师还认为,末法时代人的福报是很浅薄。若不惜福,这很薄的福报也会很快享尽,就要受莫大的痛苦。因此大师提醒佛子:“我们即使有十分的福气,也只好享受三分,所余的可以留到以后去享受;诸位或者能发大心,愿以我的福气,布施一切众生,共同享受,那更好了。”
习劳
《孟子》中说到:“后稷教民稼穑,树艺五谷,五谷熟而民人育”,从中可以看出中国古代家风中,也有将勤勉劳作视为社稷之本。
弘一大师在一次讲学中,对佛子说:“诸位请看看自己的身体,上有两手,下有两脚,这原为劳动而生的。若不将他运用习劳,不但有负两手两脚,就是对于身体也一定有害无益的。”弘一大师还说:“劳动原是人类本分上的事,不唯我们寻常出家人要练习劳动,即使到了佛的地位,也要常常劳动才行。”
《弥陀经》中记载,佛陀有一位大弟子,因双目失明,不能料理自己,佛就替他裁衣服,还叫别的弟子帮他做。还有一次,佛陀看到一位老比丘眼睛花了,要穿衣缝衣,无奈眼睛看不清楚,嘴里叫道:“谁能替我穿针呀?”佛陀听了立刻答应说:“我来替你穿。”可见,即便身为教主,佛陀不但自己劳作,还帮助他人。
持戒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在佛教修学中,无论大乘小乘,都是以三皈五戒为根本,要求佛子严格持戒来摄受内心。《楞严经》云:“摄心为戒,因戒生定,从定发慧。”
弘一大师告诫佛子:我们虽不说修到菩萨和佛陀的地位,就是来生再做人,最低的限度,也要能持五戒。可惜现在受戒的人虽多,只是挂个名而已,切切实实能持戒的却很少。受戒之后应该认真去执行,否则光是嘴上说到,不能身体力行也枉费自己当初所发的诺言。只有严格持戒,才是一个合格的佛子。
弘一大师还提醒道:持戒是用来观察自己的一言一行,切勿因自己的一言一行伤害到他人。
生活中,我们要以摄心持戒来引发定力,不被世间万物所干扰,努力做好我们每一天应该做的事,最后因定生慧。
自尊
遵守“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学会来尊重自己,培养自己内心的正念,让自己的人生树立一个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彼既大夫我亦尔”,发愿做一个伟大的人,做一个了不起的人,像一位大菩萨,行菩萨道,以天下为己任,任重而道远。
弘一大师告诫年轻佛子:万万不可以为自己是一个小孩子,是一个小和尚,一切不妨随便些,也不可说我是一个平常的出家人,哪里敢希望做高僧、做大菩萨。凡事全在自己去做,能有高尚的志向,没有做不到的。
在自尊的同时,弘一大师也提醒我们自尊并非贡高我慢:“贡高是妄自尊大,目空一切的胡乱行为,自尊是自己尊重自己的德业,其中并没有一丝一毫看不起人的意思的。”
总之,重温大师对青年佛子的教诲,时刻检点自己的言行,可以认识自己的不足,更好修行佛法。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