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生活中,似乎人人都有一本难念的“经”,钱多钱少,都有烦恼;官大官小,都有压力。吃不饱饭的时候想吃饱饭,吃饱后想吃好,吃好后想吃得排场;没钱过日子想过的是温饱日子,之后又想过小康生活,过了小康生活后,又想过富足的中产阶级生活。人的愿望可谓多矣!一些人一旦这些愿望没实现,就会心浮气躁,上起火来,摆出一付苦瓜脸,心情郁闷、患得患失。这时候不妨到四个地方去走走,对我们调节心态定会大有裨益。
第一个地方是医院。看看好好的人被疾病击倒的痛苦状,你会觉得“没病真幸福,有啥也别有病”这句话说得是真好。这是人幸福的最低标准,也是人幸福的最高标准,是人幸福的底线,也是人幸福的上线。人要在这两条线之间摆正位置找准坐标挺难,容易忽高忽低,上下不定。体者,生命之本、载智之车、寓才之所。一个人的身体,是他的品行、智力和才能的载体;没有好的身体,品行、智力与才能便没有了依附,纵然才华横溢,也没有施展的机会和精力了。
第二个地方是殡仪馆。在给亲友送葬时,望着高耸入云的烟囱冒出的缕缕青烟,人一生最后在那一缕青烟中转瞬即逝。会使人明白金钱、名利、地位显得不再那么重要了。到了殡仪馆,看看离开了家到了冢的人,人们都会不约而同地站在同一角度思考同一个问题:一个人生不带来,死了什么也带不走。只要努力了、付出了、创造了、争取了,即使没有达到我们的目标,没有实现我们的愿望,当审视我们人生足迹的时候,可以理直气壮地说:“我们来过,奉献过,得到过,问心无愧,我们无怨无悔”。
第三个地方是监狱。到过监狱的人,会从心底里发出最大的感慨多是:拥有自由真好!难怪有位哲学家说:人啥都没了不一定是可悲,可悲的是没了自由。对于这一点,被称为“三湘女巨贪”的蒋艳萍有着十分深刻的体会。她被判死缓之后,她的情绪一落千丈,苦不堪言,度日如年,一心想寻死,经教管人员说服教育后,对他人作警示教育时她说:“我一度在鲜花和掌声中走到了权力的一个又一个巅峰,到了监狱才知道失去自由是什么滋味,失去自由的人生不如死。我感到很可悲,因为我的人生是一个负数,我现在不是从零开始……”。
第四个地方是贫困地区。我来自内蒙古边远的贫苦地区,架空明线时期,在外线小组与山区和贫困农民打了多年的交道,切身经历过和看到过贫苦和艰辛,每每回想起过去的经历和看到反映贫困地区群众生活条件或孩子学习条件的图片或文章,眼睛总是情不自禁的湿润。当您到贫困地区,最深切的体会一定是:“这里的人们真难、真苦啊”!从心灵深处发生这样的疑问,世上竟然有如此艰苦的地方?人均年收入少则百元,多的才千元。那里的孩子在生病和过节时能够得到的最高奖赏竟然是一袋方便面。孩子们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方便面,方便面对城里孩子来说,是平常的不能再平常、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用来对付肚子的方便食品。这些事儿很多城里人无法想象到的。城里人花几百元吃顿饭是很平常的事儿!在贫困地区可是一个学生一年全部的花销,孩子可能因为没有这一顿饭的钱而辍学。看这些情景后,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满足,还有什么理由干不好工作,还有什么理由铺张浪费,还有什么理由以次充好、以假乱真、弄虚作假、欺上瞒下、还有什么理由贪污受贿、以权谋私、损公肥私。
突然想起写这些,希望不要理解成悲观望世,希望能从某种观点的背后,思考潜在的道理和精神内涵。我想,有空到这四个地方走走,对于抑制一些人急剧膨胀的欲望,校正人生的航向有着莫大的帮助。人在进取时需要用比上作为一种动力,同时还要善于经常比下,比上是速效救心丸,比下是安神补脑液,时刻警醒自己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比上是不知足,比下是知足常乐。知足不是不思进取,不知足不是贪得无厌。只有生活上知足,才能保持健康的心态,有了健康的心态,工作上才能出以公心,尽职尽责。不知足是知工作政绩的不足,知道德修养上的不足,知学识才能上的不足等。对比那些正在遭受疾病折磨,乃至患上绝症的人;对比失去自由、身陷囹圄的人;对比身处困境的人;我们这些身体健康,拥有自由,有着良好工作环境的人,能够在各自工作岗位做点事的人,又是多么地幸福啊!这些看似平凡无奇的一切,该是多么值得珍惜呀!如此一比,人的一颗放荡不羁的心就会宁静下来。“非淡泊无以宁静,非宁静无以致远”。惟心境平和的时候,人才能专一,惟其专一,人才能隐默自守,从容做事,心无旁骛,才能真正做到不为世态炎凉所惑,不为人情冷暖所动,一心干自己的事。其实人没有多大的差别,差别就在于专注事物的程度不一样,投入精力不一,结果就会大相径庭。因此,我们应该守静如一,安之如素,保持平静心,干好平凡事,做个平常人,过平淡生活。保持对诱惑的一种警觉,形成一种动处守静的人格品质,珍惜现在拥有的一切,满怀信心、聚精会神地去创造美好的未来,才是人生的真谛!
- 戒除邪淫
- 邪淫危害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