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参长老:人家富贵你不要羡慕,你多做好事、莫问前程■

若知来世果,今生做者是

什么叫佛,佛一开始叫佛陀耶,到了中国3000年,就把陀耶去掉了,变成了佛。其实佛陀耶翻译成中文的话,就是觉者。当你觉悟了,当你明白了,你就是佛。

觉悟什么?明白什么呢?为什么这个世界上寿命有长有短,在世界上有穷有富?有一些人是在复旦大学读书,是高级知识分子,有一些人在农村,小学都没有读书过,知识是不平等的。

人本应该是平等的,人人都可以学习。这个道理我想大家都明白,本来是平等的,但是实际上有贫、有富、有贵、有贱,为什么会出现这些差别?这就是佛教说的因缘,再说明白一点就是他没有这个善根,所以他接触不到。所以现在每一位道友,你今生所受就是前生所做的。你今生所做的是因,又得到未来的果,就这样的因果相循。我所知道的很多道友都是做贸易的,在经济上有所成就。成就了又如何呢?没有成就的,失败的,并不是说做贸易就赚钱,也有失败的,也有赔的。

在你经营一些事业的时候,有成有败。在你学习知识的时候,有深有广。但是一些世间上的知识是有限的,处事之间的文化是无限的。我们这些出家人所学的文化是无限的,这也是大家没有学习过所不能理解的。

■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我们有很多道友做贸易,有一些做贸易顺顺利利达到目标,达到什么目的呢?就是发财。有一些人做生意一样的做,你做就赔,人家做就挣。什么原因?都不是现生。

所以看到人家富贵你不要羡慕,你多做好事,莫问前程。他的富贵不是现生的,是前生修来的。他发财了之后,他的财用于帮助别人。然后你来生消受这个报。你做任何事业都不成功,如果你一生事业都成功,就说明你的前生善业很重。

佛教一切都讲因缘,就是三世因缘,过去、现在、未来,而我们出家人是看十世的因缘。收徒弟要看他有没有善根,所以一点一滴没有一点是浪费的,一定是有因果的,因缘本身就是因果。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若是不报,时候未到,到时候自然就报了。

■ 暴发户是靠不住的,就看你用不用心

有很多资本家,到第二代就穷的什么都没有了,我在北京看的多了,有的等不到第二代,自身当中就发生了变化,为什么?你了解了解他的行为,了解他的历史就明白了。山西有一家搞贸易的,他从来不取暴利,也不做大商号,柴米油盐酱醋茶,甚至还卖劈柴。他的生意从宋朝到现在了,1000多年,多少次灾难,他们家从来没有受过损失。这叫积德。暴发户是靠不住的,就看你用不用心。

佛教当中有一部经叫《大方广佛华严经》,他分80段,一段叫文殊师利菩萨,他有一个讲善恶业报的,就是一生种下去,千生万生去享受,有一生做下去的,半生就消失了,就是做善事的时候,发的心不一样。

发的长远心源远流长,有的善人等到他自己发了财,他要行布施,帮助别人,他的财富源远流长。有一些暴发户,自己发了财了,看不起穷人了,一毛不拔,不肯帮助别人,这个富绝对不长,这个富,富不过三代。要富的久远,要多做好事,莫问前程。

这个好事不是说供养佛法,而是帮助别人。在当前的世界,慈善事业做的很多。但办慈善必须要真情实意的办慈善,不要夹杂其他目的。现在做慈善的事业不真实了。做善的还要夹虚伪,做善事不是要名的,而是真正的帮助别人,让人家得到利益。

比如说做好事,在佛教讲的做功德。在佛教当中菩萨道就是帮助别人,没有自己,他心里所想的就是一切人,而没有想到自己,这就是佛教所讲的菩萨。这个菩萨不一定是出家人。他的用心想到别人的困难,想到别人的痛苦。我现在我把佛教讲的世俗化了,没有讲佛教的语言,都是用世俗的语言。因为大家没有研究过佛经的话,没有办法懂。用世俗的语言来说,就是帮助别人。所以这些大菩萨,菩萨是印度话,翻译成中文就是觉有情,让有情的人都有觉悟。觉悟什么呢?要有善心,不要随便就责备人,伤害人,要尊重人,这就是菩萨。

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是一样的,在你发心刚要做的时候,你的未来果报已经成熟在那里了。因此大家要多做好事,莫问前程,你不要求回报,这是最好的。

 
没有福报,修行的路上,会有很多障碍 学佛修行

没有福报,修行的路上,会有很多障碍

学佛应该从培养福报开始,如果没有福报,不仅智慧开发不了,更重要的是,障碍很多。很多人没有学佛,一切都好,学佛后,障碍就很多,这就是福报小的缘故。所以,我们讲,皈依佛,两足尊,什么具足呢,就是福报和智慧...
有福大家享 学佛修行

有福大家享

生活里面,我们一定要求节俭,不要浪费;要惜福,纵然自己有福报,也要惜福,不要浪费。多余的福报,分给众生共享,你的福报就愈来愈大,你的福报就永远享不完。不要自己有福,自己一个人把它享尽了,这个是错误的。...
怎样超越婬欲 戒色心得

怎样超越婬欲

超越婬欲(一) 一、婬欲于人,如影随形 二、婬欲本质,污秽不堪 三、挑战自我,超越婬欲 一、婬欲于人,如影随形 人都是因婬而生,因婬而灭,生生世世在轮回中沉浮。人之为人,畜生之为畜生,全因一个婬字。可...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学佛修行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我们看到古往今来,许许多多做学问的人、修行人失败了,不能成功,犯了这个毛病。那就是什麽?过失都是别人的,好处都是自己的,这就完了。这个想法、做法,给你说等觉菩萨都没有,你要懂得...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