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要把這些障碍放下

凡夫成佛需要多少时间?一念,念头一转,凡夫就成佛,问题是你能不能转得过来,你是不是真肯放下。这种人叫上上根人,他一下就明白了;上中下三根不行,那慢慢来,慢慢的放。像我们这种根性,佛教给我们先放下执著,从这儿开始,再放下分别,最后放下妄想。

我在这么多年常常劝勉同学,我讲放下十六个字,这是最严重的障碍。这十六个字是自私自利、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瞋痴慢,只要有这十六个字,无论你怎样精进努力去修学都不能成就。你可以成就佛学,在佛门里面做一个现在人讲的专家学者,确实你在大学裡面可以拿到一个佛学博士,你可以做个教授,你也能说得天花乱坠,你的贪瞋痴慢还有,不但有,还很严重。所以你搞的是佛学,你不是学佛。你要跟一个乡下念佛的老太婆比,你不如她,为什么?她将来能往生,能到极乐世界,你将来还搞六道轮迴,你出不去,道理在此地。

我们今天最严重的障碍,就是第一关不容易突破,第一关能突破往后就方便了。入门很难,第一关是什么?自私自利,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瞋痴慢,十六个字,这头一关。头一关突破之后,就是我们这个经上讲,你已经入门了,初信位,初信位的菩萨,你入门了。这一关不能突破,你没入门。

《华严经》纵然念上三千遍,自私自利、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瞋痴慢都还在,三千遍念了还是在门外,没入门。修行在哪裡修?就在这裡修,对一切人、对一切事、对一切物恭恭敬敬,把这些无始劫以来的错误的知见、错误的行为放下。自私自利错误的,名闻利养、五欲六尘,它自性里统统没有,这些东西迷失自性才发生的,所以它是迷的现象。我们今天要破迷开悟,离苦得乐,有这些相,苦!捨掉之后,你才知道自在,乐。你要有勇气,你要有智慧,有智慧把这个事情真相看清楚了,有勇气是什么?敢捨。

这十六个字是最大的障碍,你不能够不突破。你突破,你的前途一片光明,你要不突破,你是寸步难进。把这十六个字突破,就是儒家的“格物”,我们佛法常讲断烦恼,断烦恼要从最粗、最重的,最严重的障碍从这裡下手。所以自私自利是头一关,我们要把这个放弃,起心动念替别人想,把念头转过来。我们今天住在这个地球上,起心动念为整个地球来著想,慢慢的再把你的心量扩大,扩大到遍法界虚空界,菩提心就现前。

自私自利是假的,自性裡头没有。一定要晓得,这个世界也没有,也都不是真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观世音用法眼,般若观照,照见五蕴皆空,这就告诉你不是真的,你在这裡面起妄想分别执著,错了!妄想我们无法控制,只要把执著放下,就能成就我们往生淨土;妄想、分别到极乐世界再断,可以。这是最聪明的做法,这才是真正世间第一等的聪明人,无量劫来的生死轮迴这一生了了。

我们能不能成佛?能,回头就成佛了,放下就成佛了。放下什么?放下自私自利,放下名闻利养,放下分别执著,放下起心动念,你就成佛了,你本来是佛。佛跟众生没有差别,差别在哪裡?差别是一个觉悟、一个迷惑。觉悟是明瞭全宇宙的事实真相,迷人不知道,知道就成佛了。成佛是真正得大自在。

佛跟凡夫没有别的,差别就在此地,佛是彻底放下,凡夫不肯放下。菩萨虽然放下,不彻底、不究竟。一般菩萨执著放下了,分别放下了,起心动念没放下,所以他还没成佛,起心动念放下就成佛了。没有别的,放下而已!世间学问也不例外,孟夫子教人,“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也是讲放下。

你能把这四句十六个字,你真的看清楚,搞通了,真的放下,你就得大自在。然后你才知道佛法不深、佛法不难,佛法显得那么深、显得那么难,就是这十六个字把你障碍住了。再说个真实的话,佛菩萨跟凡夫的差别就在此地。凡夫有自私自利、有名闻利养、有贪瞋痴慢、有五欲六尘,凡夫,六道凡夫;佛菩萨完全没有,生活在这个世间随缘自在。

随缘,决定不染著。顺境、善缘,绝不生贪恋之心;逆境、恶缘,绝不生丝毫烦恼,没有怨恨不平之心。不管是什么境界,物质环境、人事环境,永远保持真诚、清淨、平等,这就是佛菩萨。凡夫哪有不能成佛的?成佛需要多少时间?一念之间。你转过来,凡夫就成佛了;转不过来,还是做凡夫。

 
心里想什么就现什么 学佛修行

心里想什么就现什么

佛家常说「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诸佛如来觉悟了,悟的就是这桩事情,凡夫迷了,也是迷这桩事情。可是事实真相这里头没有迷悟,迷悟在人,悟了的人我们称他作佛菩萨,迷了的人我们称他作凡夫。可是,觉与迷受用不一...
万行大和尚:学佛该怎么忏悔与祈祷 学佛修行

万行大和尚:学佛该怎么忏悔与祈祷

忏悔是事情已经发生了,果报已经现前了,通过忏悔将自己跟所做的业分开,是接受果报,永不再犯的意思。祈祷是某些事情还没有发生,是一种想达成的愿望。当然,果报现前以后也可以祈祷佛菩萨加持,使自己的承受力增强...
果卿居士:跪诵地藏经效果好 学佛修行

果卿居士:跪诵地藏经效果好

为什么要跪着诵经呢?我有个比喻,你为对方坐着念《地藏经》一部就好比送给他二十万人民币;若跪诵《地藏经》一部,心地更虔诚,则好比送给他二百万。 你尽管抽时间诵经好了,如果没有佛堂,找个干净的地方就可以了...
好景不常 学佛修行

好景不常

陆渊雷居士译释(出法句譬喻经) 【经文】世尊在罗阅只耆阇崛山,时有婬女,名曰莲华,善心自生,便弃世事,作比丘尼。独诣山中,行到佛所,未至中道,有流泉水,女因饮水,澡手照影,自见面像,姿妍无比,即便念言...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