皈依在总原则上,皈依觉、正、净,这是总纲领、总原则,如果要落实,那就是一切皈依。我们起心动念不善,从不善的回头,依靠善念;我们说话说错了,要从错误回归依正确的说法。在日常生活当中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要从不善回归到善,从一切邪染回归到正、回归到净,这是真正皈依。落实就在生活当中,就在工作里面,看我们的心情,看我们的态度,看我们的效果,如果与觉正净这个前提、原则相应,你真的是皈依了。
皈是真正回头,断恶修善,从迷惑颠倒回过头来依自性觉,觉而不迷,这是「皈依佛」;从错误的思想见解回过头来,依正知正见,这是「皈依法」;从一切染污,什么叫染污?感情,感情就是染污,贪瞋痴慢,从这里回过头来依清净心,自性清净,一尘不染,这叫「皈依僧」。真正从迷邪染回过头来依觉正净,这叫做皈依三宝。
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是不是与觉正净相应,是不是真的从迷邪染回过头来依觉正净,那叫真的三皈,那不是假的。这是佛法修学的总纲领,总的方向、总的目标,你看你一入佛门,老师就传授给你。我们接受了,是不是在日常生活当中起心动念都想到觉正净?如果我们还是迷,迷而不觉;还是邪,邪而不正,我们的思想邪,我们的言行也邪;我们的心不清净,我们的身也不清净,起心动念是自私自利、是贪瞋痴慢,这就不清净,我们没有三皈。
十善业道做不到,三皈五戒是假的,不是真的。你看净业三福的次第,第一条,「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是头一条。我们提倡儒释道三个根,就是从第一条,依据就是这条。孝亲尊师在《弟子规》里面,慈心不杀是因果教育,在《太上感应篇》里面,修十善业,这是《十善业道经》,这三个根!有这三个根你才能受皈依,三皈你才真正得到。
对人、对事、对物,一切时、一切处觉而不迷,你才叫皈依佛。这三皈你受了一条,在一切时、一切处,起心动念、分别执着就是迷,就是不觉,不起心、不分别、不执着,那是觉,那是不迷。我们有没有做到?做到才是你真正皈依。法是正知正见,佛知佛见,不是妄想,妄想是邪知邪见,从邪知邪见回过头来,依正知正见,这叫皈依法。僧是清净、和合的意思。不但要六根清净,而且与一切大众相处的时候,决定遵守六和敬;别人守不守,不关我的事,我一定要遵守。你这才叫名副其实的三皈。
处事待人接物用真心,不要再用妄心,这是真正皈依。真心,说得明白一点,就是「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正觉心、慈悲心」,这是佛法里头常讲的大菩提心。我用这十个字来解释大菩提心,大家好懂,这是真心,这就是自性,就是性德。落实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看破、放下」。看破、放下,看破是觉、正觉,放下是正知正见;「自在、随缘」是清净不染。这个三皈依真正落实了。
觉正净在哪里?《无量寿经》经题上就摆明,「清净、平等、觉」,那就是三宝。清净是僧宝;平等是法宝,正知正见;觉是佛宝。我们依《无量寿经》那就得到,三皈就圆满。不但这是三宝,三皈三宝,而且是三学,清净是戒学,平等是定学,觉是慧学。这个题目里头意思多么圆满!这一部《无量寿经》讲的是什么?讲的是三学、三宝,讲的是我们真正皈依处。
《无量寿经》就是最好的标准。我们多读,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起心动念展开经本对一对、比照比照,于是邪正、是非、善恶,大概我们就可以了解。果然我们能够舍弃迷邪染,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能够与觉正净相应,这才是个佛弟子,这才是个真正修行人。
真正依教奉行做到了,没有受三皈,没有受五戒,佛承认他是佛弟子。所以形式不重要,你要做到才重要。你做到,佛菩萨承认你,你没有做到,你拿到再多的皈依证都没用处,假的不是真的。皈是回头,依是依靠,我从一切不善回头,我要依靠一切善法,这叫真皈依。从迷邪染回过头来依觉正净,迷邪染放下去,放掉了,放下了,觉正净现前,真的三皈了,那不是假的,佛菩萨承认你,龙天善神恭敬护持。
一定要随顺佛陀的教诲、随顺经典的教训,不可以随顺自己的烦恼习气。也就是我们自己怎么想法、怎么看法是错误的,要把自己错误的想法看法放下,一切依佛陀教诲,这是皈依,真正皈依佛法僧,皈依觉正净。对自己真实的利益是了生死、出三界,我们求生净土,自己有肯定的把握。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