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修持戒定慧

修戒。

戒的定义是不当作的不能作,应当作的不能不作。总括起来,那就是“七佛通戒偈”的内容“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五戒十善是一切戒的基础,所谓五戒十善,五戒就在十善之中,明白了十善也就明白了五戒。十善的内容分为三类:

1,身业类有三种:不杀生,不偷盗,不邪婬。

2,口业类有四种:不两舌挑拨,不恶言谩骂,不婬词艳语,不乱语妄语。

3,意业类有三种:不贪欲,不嗔圭,不邪见。

把十善修好,就称为三业清净,如果身,口,意的三种行为,不能导入正轨,不能清净下来,那不要说修持解脱,就连一个起码的人格,也是够不上的。所以佛教的修持法门,是以持戒为一切法门的基础。不能持的清净,那也没有关系,渐渐地,持久了,习惯了,自然就会清净,要是怕持戒便不受戒,乃至反对持戒,那就不行了。如果看轻了戒的持守,他便不能学得佛法,纵然持咒,习定,能够感通神鬼,那也仅是旁门左道而已。

修定。

定,也就是禅定,如果说戒是为善去恶,定便是心的收摄,心不散乱而住于一境的状态便是禅定。要想证得无我,首先要离欲,要想离欲,最好是修定。

修禅定,不是简单的事,如果知见不正,夹杂妄念,比如为了求生天国而修禅定的人,便挟带有情感信仰的成分,所以他的定力只能使他升天,只能使他依恋定乐而不在希望解脱生死,所以这不是佛教希望的。通常所称“着魔”,那又是等而下之的一类,那往往是把幻境认作是神迹,认作证果。从不净的妄念中产生的是幻境,未习定时,心太散乱,所以不易觉察,一旦把心稍微静下,细微的妄想便会乘机显现,这在缺少反省力的心态下,就会以为那是一种神迹。这是很危险的,如果得不到正确的指导和矫正,那就容易成为神经错乱的精神病患者了,那是很不幸的。

修定,最好是请已有禅定修养的人直接传授,否则就容易出毛病。安全的修定方法,还是从静坐及止观方面着手。静坐,有几样必须注意的事项:1,要有一个寂静的环境;2,要有一个平静心境;3,要有一个平稳的坐姿。平衡身体的重心,保持着不倒。还有,两眼的视线最好集中在座前的二三尺处之一点,不注意它,也不放弃它,否则,不入昏沉便会散心,眼睛如觉不适,也可暂时闭上后再微启。

如果没有高明的禅师指导,就照上面所说的止观方法练习也可以,但要注意:千万不要希望从修定的工夫中求得什么神迹,如果先就存了某种杂念,修持之后,一定会出岔子;要是不存杂念也有幻境显现时,那必须提高警觉,马上回心返照,观察我在哪里?我也找不到时,幻境自然消失;或者是对于很可能出现的种种可喜或可怖的幻境,置之不理,所谓见怪不怪,其怪自败;切勿以为是灵验,也别怕它是魔障。

有些人,如果不习惯静坐,那就另修礼拜,读诵,忏悔,持名念佛等法门,这是依赖佛菩萨的他力,提携接引我们本具的自力选定一门,只要恳切持久的修持下去,就会渐入佳境。说穿了,这也是修定的方便法门,这是从动中取定的方法。

修持,不要三心二意,不要急求速效,每日定时定数地修持下去,平心静气地修持下去,必然会有成效。即使久修不验,那是功夫不纯,不是佛法不灵。

修慧。

慧,是睿智的意思。修持佛法的目的是在求得解脱,如果只修戒定而不修智慧,还是不得解脱。由戒而生定,由定而发慧,慧又转过头来指导持戒,指导修定,就这样连环地形成螺旋状态而向解脱之道迈进。如果只修戒定而不修慧,那便是不得解脱要领的盲修瞎练。从听法(包括阅读)而得的智慧,加以自心的思维而后的心得,从事于实践,从实践中所得的心得称为修慧,若能亲自体验到了这种心得的本来面目,便是证慧。

虽然有些慧力特别高的人,不必经过呆板的禅定修持过程,一经点破,就得解脱,但在其解脱之际,仍得有一种定的力用促成,不过那是非常快速的,由此可见,我们也不必批评不修禅定的人就等于没有修持,真正的大定深定,决不限于静坐。

——摘选自圣严法师著《怎样修持解脱道》

六祖不离自性(顿悟)的戒、定、慧偈:

心地无非自性戒,

心地无痴自性慧,

心地无乱自性定,

不增不减自金刚,

身去身来本三昧。

翻译成白话文:

心地没有一切是非,就是自性的清净戒律;

心地没有愚痴妄念,就是自性的本具智慧;

心地始终无散乱相,就是自性的根本禅定;

在圣不增,在凡不减,就是自性本觉的金刚不坏之体;

身去身来自由自在,就是自性本具的三昧正定境界。

 
  • 怎样修持戒定慧
相信自己本來是佛 学佛修行

相信自己本來是佛

中国人讲信,相信自己什么?相信自己本来是圣贤。学佛相信自己本来是佛菩萨,你才能成佛菩萨,不相信自己是佛菩萨,永远不会成佛菩萨。不相信自己的心是本善,你永远做不到善人。所以相信自己本性本善,相信自己本来...
宣公上人:练习这种坐法,对修行非常好 学佛修行

宣公上人:练习这种坐法,对修行非常好

结跏趺坐:跏趺坐,又叫莲华坐,有单跏趺、双跏趺。为什么要结跏趺坐?跏趺坐,可以帮助你修道。跏趺坐,也可以说是金刚坐。你坐禅,结上跏趺坐,就少昏沉,这是第一个好处。 什么叫昏沉?就是坐那地方想睡觉。你结...
病苦者、绝症患者的福音—药师琉璃光如来 健康养生

病苦者、绝症患者的福音—药师琉璃光如来

生病,是人间最痛苦的一件事之一。 所谓自古英雄不怕死,好汉就怕病来磨,三国时的猛将张飞曾说他不怕死,只怕生病。为什么呢?因为生病的确是一种精神与肉体上的双重折磨。除了身心不得自在以外,要面对的各种压力...
读诵《地藏经》感得婴灵原谅 学佛修行

读诵《地藏经》感得婴灵原谅

曾经以为佛法只是一种信仰。当冯师兄向我弘法,说生命轮回,因果报应的道理,并把《佛法精华》、《阴律无情》第一集放在我的办公桌时,我并没有迫切去翻看。只觉得,导人向善的书看看也无妨吧,先放着。或许是因缘到...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