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养生故事五则

明朝翰林邝子元,曾患心病,白天也没有精神,昏昏沉沉象在梦中。有人推荐说:“真空寺有老僧不用符咒,不用医药,能治心病。”于是邝子元就去真空寺请教。
老僧对他说:“你的病起于烦恼,烦恼生于妄想。妄想的来源大概有三种:或追忆数十年前荣辱恩仇,悲欢离合,及种种闲情,此是过去妄想。或事到眼前,可以顺应,却又畏首畏尾,三番四复,犹豫不决,此是现在妄想。或期望日后富贵如愿,或期望功成名遂,告老归田;或期望子孙考上功名,以继书香门第,包括其他一切不可必成不可必得之事,此是未来妄想。三种妄想,忽然而生,忽然而灭,禅家谓之幻心。能照见其妄,斩断念头,禅家谓之觉心。故曰:‘不患念起,惟患觉迟。’此心若同太虚,烦恼何处安脚?”
老僧又说:“你的病还源于婬欲过度,水火不交。凡贪恋美貌,房事不止,禅家谓之‘外感之欲’。思慕异性,忆念缠绵,或成梦交之事,禅家谓之‘内生之欲’。二欲绸缪染着,消耗元精,若能离之,则肾水自然滋生,可以上交于心。至于你思考写作,废寝忘食,禅家谓之‘理障’。忙于工作事业,不知休养,禅家谓之‘事障’。二者虽非邪欲,但若不知节制,亦损性灵。若能合理调整,适可而止,则心火不至上炎,可下交于肾。精神振作,邪念不生,正气上升,身体自然逐渐健康。所以经上说:‘尘不相缘,根无所偶,返流全一,六用不行。’”
邝子元得益匪浅,连声称谢,作揖告辞。老僧将邝子元送出山门,分手时,又送他一句话:“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邝子元本是个聪明人,过去一直被欲、障所迷,心窍堵塞,被老僧一点拨,豁然觉悟。回家后,遵照老僧所嘱,独居一室,扫空万缘,静坐了一个多月,心疾不治而愈,而且再也没有复发过,从此无病克享高寿。
编者按:此事在清代陆以湉撰的《冷庐医话》中也有记载:“真空寺僧能治邝子元心疾,令独处一室,扫空万缘,静坐月余,诸病如失。海盐寺僧能疗一切劳伤虚损吐血干劳之症;此僧不知《神农本草》、《黄帝内经》,惟善于起居得宜,饮食消息。患者住彼寺中,三月半年,十愈八九。观此知保身却病之方,莫要于怡养性真,慎调饮食,不得仅乞灵于药饵也。”
○谢汉云
云间人谢汉云,幼少时已患重病,成年后仍旧病不离体。他想为人们做些好事,知道许多恶事中,邪婬最容易犯,也最严重,就将繁阳冯太史所编的《不可录》戒婬书,重新整理,刻木版印送给大家。木板刚刻成,他的病已全部好了。后来他的儿子和孙子都是当时有名的官,家庭日渐兴旺发达。
○包宏斋
宋朝包宏斋,年已八十八岁,精神强健,还从枢密院上升到日理万机的宰相位子。贾似道觉得他一定有什么养生的方法,就向他请教。包宏斋说:我有一服丸药乃不传人的秘方。贾很兴奋地追问是什么丸药,包却慢条斯理地说,只是忍心吃了五十年的独睡丸,巧辞温柔乡罢了。满座的人听了都大笑。
按:上士不同室,中士不同床,下士不同被,比精枯体衰再调养,省力何止百千万倍。
○李觉
蒲得政做杭州知府时,有个一百岁的老人李觉来拜访。知府见老人面色光润,问他有什么养生方法。老人说,办法很简单,只是很早就不接近女人罢了。
○张翠
太仓人张翠,九十多岁了,还耳目聪明,每天作画。人家问他健康秘诀。他说只是心少邪念,节制房事罢了。

 
戒手婬一年了 让生命恢复纯净

戒手婬一年了

在去年的6月10日,我加入了这个网站戒邪婬的誓言。在过去的一年中,我有了很大的转变。以下是我的一点体会,写得不好请见谅。 首先,最大的转变在于心境 如果持续手婬的话,心境不会平静,每次手婬过都会有空虚...
前言 让生命恢复纯净

前言

《左传》云:“祸福无门,唯人所召。”这话是说,灾祸和幸福不是上天注定的,而是人们自己造成的。《左传》问世时,虽然佛法尚未传入中国,但此话的宗旨却与佛法自作自受之因缘果报规律,若合符契。民谚也说,种瓜得...
远色之道 让生命恢复纯净

远色之道

色欲一事,乃举世人之通病。不特中下之人,被色所迷。即上根之人,若不战兢自持,乾惕在念,则亦难免不被所迷。试观古今来多少出格豪杰,固足为圣为贤,只由打不破此关,反为下愚不肖,兼复永堕恶道者,盖难胜数。《...
保养与康复 让生命恢复纯净

保养与康复

先后天衰弱,当以善于保养为事。若欲靠食物滋养,食素人宜多吃麦。食麦之力,大于米力,不止数倍。光吃了面食,则精神健壮,气力充足,音声高大。米则只可饱腹,无此效力。麦比参力尚高数倍。有钱人服参,乃是钱无处...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