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读过《三字经》的人都知道书中这四句话:“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虽然寥寥四语,却道出了窦燕山积阴德改命运的事迹,证明善有善报确实不虚。
窦燕山,本名窦禹钧,五代时期幽州人,因为幽州属燕,故名燕山。他从小丧父,母亲将他抚养成人,到了三十多岁还没有子嗣。正当他愁眉不展之时,有一天晚上做了一个梦,梦见已故的祖父对他说:“你今生的命运不好,不仅没有儿子,而且寿命也很短促。希望你多做救人济世的善事,或许可以改变你的命运。” 他一觉醒来,把梦中祖父的话一一铭记于心,从此立志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有一年正月初一晚,禹钧游延庆寺礼佛,拾到遗银200两、金30两,等候多时不见失主。次日,拿着遗失的金银又去延庆寺归还失主。窦家有一仆人,盗用了禹钧两万银钱,因担心事发,写了一张债券将12岁的女儿卖给窦宅以偿负钱,从此远逃他乡。禹钧见小女甚怜,收为养女,成年后为其择配良婿。
窦燕山为了救苦济人,自己生活很俭朴丝毫不浪费,每年衡量一岁的收入,除了供给家庭的必要生活费用外,都作救苦济急之用。乡里有丧事无钱买棺者,他出钱买棺葬殓;有家贫子女无法婚嫁者,他出资助其婚嫁。对于贫困的人,他借钱给他们,使他们有做生意的资本。由他帮助而得以维持生活的各地穷人,不可胜数。他先后资助棺椁埋葬者27户,资助陪嫁者28户,资助做买卖维持生活者数十家,经济柴米而得活者不可数计。他建立书院40间,聚书数千卷,礼聘品学兼优的老师教育青年。对于无钱而有志求学的贫苦子弟,不管认不认识,只要来书院学习,他都代缴学费和生活费。窦燕山建的书院先后造就了很多品学兼优的人才。
窦燕山行善积德多年而不懈怠。有一天晚上,窦燕山又梦见祖父对他说:“你多年以来做了不少善事,因为你阴德很大,所以延寿36年,上天赐给你贵子,将来都很显达,能够光宗耀祖。”
从此以后,窦燕山更加努力修身积德,后来果然生了五个儿子,都考中进士,被称为“五子登科”。长子窦仪,授翰林学士,任礼部尚书;次子窦俨,授翰林学士,任礼部侍郎;三子窦侃,任左补阙;四子窦偁,任左谏议大夫,官至参知政事;五子窦僖,任起居郎。从此以后,“五子登科”成为天下父母对儿女成才的殷殷期望。
后来,窦燕山官至谏议大夫,享寿82岁。临终前预知时至,他沐浴更衣,向亲友告别,谈笑而逝。
窦燕山通过努力行善,不仅改变自己无子短寿的命运为“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善终”,而且使后代子孙昌盛显达。由此可见,“因果报应,丝毫不爽”,善恶祸福在一念之间,每个人的命运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宋朝的范仲淹曾将窦燕山的事迹记录下来,训示子孙。范仲淹为了使窦公的事迹流传天下,令好善好德之人都能看到,特意详细记录并嘱咐子孙广为传播,其拳拳爱人之心,跃然可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