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律是一切功德的基础

回头是岸
回头是岸
管理员
2782
文章
2
粉丝
学佛修行评论阅读模式

龙树菩萨在《亲友书》中宣讲:只要能行动的,无论是人还是其它动物,不能行动的诸如山、河、房屋等事物,都依靠大地而生存。如果没有大地,这些事物统统不存在。同样,一切善根功德,都依清净的戒律而存在,以清净戒律为基础,才会产生善根和功德。

这是以比喻来说明受持戒律的重要性。所以,大家一定要重视戒律。初始阶段可能有些不习惯、不方便。但这都是暂时的,只要坚持持守戒律,逐渐会习惯的。

很多汉地的居士接触佛法的时间短,不懂太多的佛理,对戒律不太重视。有的人学佛很多年了,表面看很精进,但遗憾不能严格持戒,随时会毁坏戒律,这样不可能有任何好的结果。

戒律是一切功德的基础。佛法包括两部分,一是教法,一是证法。经藏、论藏、律藏三藏为教法。戒定慧三学是证法,是佛法的核心。教法乃为了证法而存在,为了促进证法的产生。因此,追求戒定慧三学的功德,就要学习三藏。

通过教法产生证法,以教法维持证法。教法宣讲的是佛法,讲经说法即是宣讲戒定慧三学,若远离了戒定慧三学和三藏的内容,就不是佛法了。是不是佛法可以依此来衡量。

听闻佛法,听什么?学什么?学经藏、律藏、论藏的内容,学戒律、禅定、智慧三学的内容。通过学修三藏的内容,最终在自己的相续中产生戒定慧三学的功德。如果学的时间足够长,甚至精通了三藏的内容,但是相续中没有产生戒定慧三学,已然失去了学修的意义。

在学修的最初阶段,戒定慧三学也是有次第的。戒律是基础,从戒律中会产生禅定,在禅定中才会产生智慧。若缺失戒律,不可能产生禅定和智慧。

现在汉地的很多寺院经常修禅并研修相关的一些内容,社会上也开办各种各样的禅修班,但是都忽略了戒律,都没有重视戒律。没有戒律的基础,一切都是空中楼阁,不可能成功。

现在有些人对禅修的感觉很好,去禅修班打佛七,觉得非常受益,其实没有太大的意义。如果没有戒律的基础,即使灵感再强,感觉再多,境界再高,都是暂时的,充其量为“心灵鸡汤”,好比病痛时吃止疼片一样!可能粗大的分别念会暂时得到控制,心里会舒服、安静一点,甚至认为已经达到超越的境界了,其实是不可能的。

无论打佛七,还是开禅修班,仅仅几天的时间,不会有什么真正意义上的收获和境界。除了基础特别坚固和相续成熟之人,其他普通根基者是不可能快速成就的。

在初始阶段守持戒律要约束自己的言行,远离外面不清净的对境,这样内心才能静下来,才能参禅。否则心很难静下来。再者,如果你忙于琐事,杂念纷飞,根本无法参禅,更无法进入状态。若事务繁忙,有很多杂务要处理,心里挂念很多繁杂事情,就会影响参禅打坐。即使坐下来了,要参禅了,心也静不下来,无法进入状态。所以约束身口意,受持戒律是很重要的。(当代佛教网--佛教文化网)

 
不断YIN欲,得生彼否 学佛修行

不断YIN欲,得生彼否

问:如今想要决定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不知道要作什么样的修行福业,以何者为种子,方得往生彼国。此外凡夫世俗之人都有夫妻子女,不知如果没有断除婬欲,能够得生彼国极乐世界吗? 答:如果想要决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放弃享受,努力修学 学佛修行

放弃享受,努力修学

在这一生很短的时间,数十年寒暑一弹指就过去了,抓住这个时间好好的念佛,生到西方极乐世界,那个享受是你想像不到的。你在这个世间,亲戚朋友有天伦之乐,使你留恋;你到西方极乐世界,然后你就见到过去生生世世父...
学佛修行 唾不至天 学佛修行

学佛修行 唾不至天

一般人在受到别人的讥笑、恶骂或诽谤的时候,内心都会感到伤心难过。但是,对于这种事情,佛陀有不一样的看法。 在《佛说四十二章经》中说:“恶人害贤者,犹仰天而唾,唾不至天,还从己堕。逆风扬尘,尘不至彼,还...
拓开心量 学佛修行

拓开心量

佛家常讲“心包太虚,量周沙界”,这是我们本来的心量。为什么现在一点点都不能够包容?我们的苦就吃在这个地方,迷就迷在这个地方,造业也就在此地,受果报还是它。为什么不把心量拓开?像诸佛如来、法身大士他们的...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