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行大和尚:学佛该怎么忏悔与祈祷

忏悔是事情已经发生了,果报已经现前了,通过忏悔将自己跟所做的业分开,是接受果报,永不再犯的意思。祈祷是某些事情还没有发生,是一种想达成的愿望。当然,果报现前以后也可以祈祷佛菩萨加持,使自己的承受力增强,来转变眼前的因果,让不好的果报早日消失。

一般人学佛会有三个阶段,刚学佛的时候,觉得学佛特别好,非常有价值,“这么好的东西我学到了,我要让身边的亲朋好友都能得到”,于是逢人就谈佛法,逢人都像拉客似的把人拉来学佛。他认为自己得到了,掌握了真理。第二个阶段是越学越没有底气,越学越觉得自己离道很远,甚至因为没有信心而放弃了。

如果能熬过这个阶段,下一个阶段就是出去和人较量、过招,喜欢和人家斗法、辩论,认为自己辩才无碍,天下无敌。这时候你确实上道了,开了一点小智慧,对学佛修道有了自己的知见。

但往往就在这个阶段你很难再进步,会一直沉迷下去,因为你认为天下已经没有超过你的明师了。如果你有福报,可能会碰到和你有缘的明师,只有他说的话你才会相信,只有他才能把你从这种状态中拉出来,否则到临死前,你都认为自己已经大彻大悟了!

过去丛林里那些开悟的祖师是怎么对待这种人的呢?你一开口,他就打。因为这时候你确实很会辩论,无论人家怎么说,你都能对答如流。实际上无论你怎么说,都远离了核心。但外行人以为你已经证得了究竟。所以祖师不会跟你讲话、辩论,辩论只会让你更狂、更邪。

在学佛的第一阶段,如果你很虔诚,在没有开小智慧之前去参学,可能还学得进去,还会受益。到了第三阶段,即便佛再来你也不会相信,去参学根本不会受益。我们往往在最初闻到佛法的时候非常精进用功,愿意多闻多学。学佛修道,包括做世间上的任何事情,如果前五年你的底子打好了,路子就正,格局就大,以后修行做事就会顺利。如果前五年你的底子没有打好,这辈子想再改变,所谓的“回小向大”是很难的。

一个人一辈子是否能遇到明师和善知识,可以说是注定的。这个“注定”也是由你累世对真理是否渴望和尊重决定的。对善知识、对真理不尊重的人,在他的人生中很难遇到有智慧的人。

你渴望什么,尊重什么,在你的人生中才会遇到什么;你不渴望,不尊重,是遇不到的。为什么有“心想事成”和“感应”一说呢?如果你对道、对真理真的很渴望,佛菩萨和龙天护法就会让明师出现在你眼前,怕就怕我们对真理不是真正渴望。很多人学佛修道只是嘴巴上喊一喊,实际上可有可无。如果你属于这一类型,你是很难遇到善知识的。

 
不能有一丝毫伤害别人的心 学佛修行

不能有一丝毫伤害别人的心

在现实环境当中,有人毁谤我们、侮辱我们、甚至陷害我们,我们要能忍受,决定不可以有报复的念头。为什么?如果有报复的念头,将来的果报是冤冤相报,没完没了。 报复的时候往往报复过头,过头怎么样?过头又结上新...
大悲咒的功德利益 学佛修行

大悲咒的功德利益

受持大悲咒者,依经文记载,可获得如下功德利益: 1.临命终时十方诸佛皆来授手。 2.欲生何等佛土,随愿皆得往生。 3.不堕三恶道。 4.能生诸佛国。 5.得无量三昧辩才。 6.诵持大悲神咒者,于生中一...
因欲望误入歧途,遇佛法重归正道 学佛修行

因欲望误入歧途,遇佛法重归正道

希望更多的有缘人迷途知返,走上真正的归途。 最近看了好多佛友分享的戒色经历,也将自己的成长之路写出来,希望大家能够以此为鉴。 因者能生,缘者助生,因缘相聚,方有果成。小学之前的事情我没有多少印象,但是...
好景不常 学佛修行

好景不常

陆渊雷居士译释(出法句譬喻经) 【经文】世尊在罗阅只耆阇崛山,时有婬女,名曰莲华,善心自生,便弃世事,作比丘尼。独诣山中,行到佛所,未至中道,有流泉水,女因饮水,澡手照影,自见面像,姿妍无比,即便念言...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