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 》:给你心静的力量,活出自在安宁的自己

回头是岸
回头是岸
管理员
2782
文章
2
粉丝
学佛修行评论阅读模式

明朝的王阳明曾说:“山中之贼易治,心中之贼难防。”而这贼就是内心的烦恼。

我们首先要了解烦恼是如何产生的。

人生的所有不幸福,不过“苦厄”二字

人的一生中,不会总是幸福。人生所有的不幸福,不过“苦厄”二字。

“苦”是苦痛,“厄”是困难;或者说“苦”是生死苦果,“厄”是烦恼苦因,能厄缚众生。佛教认为,我们的人生本来就是有烦恼,本来就是苦的。故有“人生八苦”。

两者都是因为人执着于五蕴不空所致。因众生将自己看成真有实体,随之而来的便是无尽的苦痛。

《心经 》:给你心静的力量,活出自在安宁的自己

人生“四大苦”,逃不掉、避不开

人生“四大苦,众所周知“生老病死”。

当年,悉达多太子外出,在路上见到苍老的人、生病的人、死去的人,不由得大为震惊,自己和家人也会经历“老”“病”“死”的痛苦吗?仆人告诉他是的,这也正是悉达多创建佛教的初衷。

试想一下,你过去、现在或将来也必然会经历“老”“病”“死”的过程,你能坦然接受吗?而这些又是你不能改变的,怎会不苦?

再说说“生”。婴儿降生时,从温暖、安全的子宫,通过产道的挤压,来到一个陌生的世界,对这个弱小的生命体而言,也是一个很痛苦的过程,所以婴儿出生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哭。

烦恼无处不在,执着就像一张蜘蛛网

经常碰见不喜欢的人、物是苦,叫作“怨憎会”;

要与喜欢的人分开是苦,叫作“爱别离”;

希望拥有的东西却得不到是苦,叫作“求不得”;

人生是有多少不幸福、想不开是由这“四苦”引起的。

执着就像蜘蛛,织出种种烦恼

众生的苦痛、困难,不外乎内、外两种:内是属于自己身心的,外则是外在环境因素引起的。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蕴炽盛,前四种即属于身心的苦,后四种则是外在引起的痛苦。

产生痛苦的关键,就是执着。

身心之苦是由于将自己看成实体而造成的;后四种的苦是执著于“有”。

有情生命因为对“有”的认识不足,因而总是在“有所得”的心态下生活,人生的一切似乎都能令我们生起执着。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执着财富、执着地位、执着情感、执着信仰、执着生存的环境、执着拥有的知识……

由于执着,我们对人生的一切都产生了强烈占有、恋恋不舍的心态,同时也给人生带来了种种烦恼。

如果我们看破了世间的是非、得失、荣辱,无牵无挂,破除了执着,自然也就不会再有苦恼。

照见一切皆空,能度一切苦厄。

《心经》中多次提到“空”,如“五蕴皆空”“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等,这里的“空”指“空性”,并不是否定世间万象,”是指世间一切现象都是因为各种条件的聚合而形成的;当条件改变时,现象也跟着改变,本身并没有一个真正存在的实体。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包括人们的身体和精神活动,皆空无自性,虚空无实,不应执着,无须追求。

“照”不是用光去照,明心与自然母体合明叫“照”,即自我之真心本体,通过自身的眼、耳、鼻、舌、身、意,接触到外界的色、声、香、味、触、法叫作照。用自心智慧之明,照自心愚昧无知之暗,即是照。

认识到“苦厄”源自于心,通过心中的般若智慧证悟“一切皆空”的道理,心无挂碍,得解脱自在。

 
  这四个字,真正是大总持法门 学佛修行

  这四个字,真正是大总持法门

一个凡夫成佛,从初发心一直到圆成佛道,没有别的,就是「看破、放下」四个字而已。所以千经万论,无量法门,你要是总归结到最后就这四个字,这四个字才真正是大总持法门。这四个字意义之深、境界之广,实在是不可思...
万行大和尚:学佛该怎么忏悔与祈祷 学佛修行

万行大和尚:学佛该怎么忏悔与祈祷

忏悔是事情已经发生了,果报已经现前了,通过忏悔将自己跟所做的业分开,是接受果报,永不再犯的意思。祈祷是某些事情还没有发生,是一种想达成的愿望。当然,果报现前以后也可以祈祷佛菩萨加持,使自己的承受力增强...
弘一法师|走得太近,缘分易尽 学佛修行

弘一法师|走得太近,缘分易尽

认识很多人后,发现一点,所有的恩怨,都是因为人和人太好引起的,靠的太近了,就起了麻烦。 然后就有恩恩怨怨了,一个家庭中,一个单位中,乃至朋友之中也是一样的。好起来时可以两人同穿一条裤子,分开后,可以死...
圆瑛法师:在生活中修行,念佛最为稳当 学佛修行

圆瑛法师:在生活中修行,念佛最为稳当

释迦如来说法四十九年,因机施教,广立行门,总计有八万四千法门。门门皆可入道,譬如千径九逵,皆达王城,楞严所谓“归元无二路,方便有多门”也。然于诸门之中,求其最易、最稳当者,莫若念佛一法。但念南无阿弥陀...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