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网上看到过一个真实的事件,一位四十多岁的男子,刚过完年,他外出打工,父母把他送到火车站。他的父亲八十多岁了,头发花白,他看着父母的那一瞬间,跪了下来,给父母磕头。他父母什么也没说,父亲转过身偷偷抹眼泪,我不知道大家能不能体会到这种感觉,但我父亲给过我这种感觉。
那一年我在上大学,三月份开学的时候是我们黑龙江的冬天。当天晚上零下30度,我父亲和母亲送我上火车站,我说:“爸、妈,别送了,我又不是不回来。”我爸我妈一句话也不说,买了站台票,把我送上火车,看着我一步一步走到座位上。东西放下了,我回头一看,父母还在那里。我在那比划,说:“爸、妈,走吧。”我爸我妈一句话没说,当火车马上开动的时候,我父亲突然拼命的喊,我不知道他喊的是什么。火车开动了,我父亲给我发了一个信息,说:“儿子,照顾好自己。”我就趴在那里哭,不知道当时我什么感觉,我只知道我对不起他们。
在藏地有句话叫“母心如水,子心如石”,意思是说:孩子的心,像石头一样坚硬,对父母总是无所谓;而父母的心,却像水一样柔软,始终惦记着自己的孩子,哪怕他已经四五十岁了,按道理说完全不需要担心了,可父母还是放心不下。
面对着父母,我们扪心自问,我们对得起他们吗?
从小到大,我没有为我父母带来一丝真正值得骄傲的东西。
上学时候,因为自渎,脑袋不好使,父母花的高价让我上的高中。大学,又是父母花了高价让我上的。从始至终,我都是那个最败家、最不孝、家里面被人看不起的孩子。无论我的姑姑、大爷怎么看不起我,我爸都说:“儿子,你很优秀,你是一个男人,你越来越好了。”在我父母的眼里,我没有坏的一面,但我知道我爸妈也不希望我这样。
所以改变也是孝。
春秋时期的郯子,这个人是孔子的老师,他生性至孝。父母年老,患有眼疾,他特别伤心,到处求医。听说鹿的乳汁可以治好眼疾,他便披着鹿皮,前往深山,混到鹿群里面。一日一个猎人误以为他是鹿,正要举箭射他的时候,他赶紧大叫,将实情告诉了猎人。猎人听了以后非常的感动,想办法帮他弄来了鹿乳并护送他下山。古代这样的孝子,是令人非常钦佩的、敬佩的。
唐朝有个和尚,可谓一代高僧。因母亲只生了他一个独子,他责无旁贷地负起孝养父母的责任。有时他穷得一文钱也没有,为了不让年迈的母亲挨饿,只有把自己的袈裟典当了买米回来养亲。后来他在诗中也写道:“霜殒芦花泪湿衣,白头无复倚柴扉,去年五月黄梅雨,曾典袈裟籴(dí)米归。
我们讲:人,一定要在二人之下。这二人即是父和母。能够在他们的膝下,好好的孝养他们,别人才信服、才恭敬,才能够让你走向高层次的社会地位。但今天的社会,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做的实在是太差。且不说别的,就单单的父母在家中叫我们,我们都不能做到“一听到、便应声”,都是慢吞吞的做自己的事情。父母的呼唤就好像是耳旁风,完全听不到。即使回应了,也都是不耐烦,没有一点恭敬心和孝心。
尽孝是等不得的,我们孝顺父母的时间每天都在递减,如果不能及时尽孝,以后定然会遗憾终身。很多人从小对父母的态度是非常随意的,一直以为父母爱自己是天经地义,却在长大成人后以工作、家庭、事业、学业为借口,将父母拒在自己的世界之外,对他们的身体衰老、内心的孤独,不闻也不问,忘记了他们养育自己的含辛茹苦以及任劳任怨。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我家里,我父亲在我爷爷去世以后,每一次回到家里都说:“儿子,多少次我回到家,仿佛就看见你爷爷坐在床边,我难受,哭。”那一年我父亲48岁。48岁了,没了父亲,也哭也难过。父亲没了,才知道子女做完了。
有一次孔子在带弟子出游的时候,听到远处传来悲切的哭声。他们走到前一看,原来是一位叫皋(gāo)鱼的人,他穿着粗布衣服,用着镰镐,在道路旁哭泣,孔子说:“你又没什么丧事,为什么哭的这么悲伤?”皋(gāo)鱼说:“我有三个过失,我少时好学,曾游学各国,而把父母放在次位,这是第一个错误。为了我的理想,整天侍奉君主,没有很好的侍奉双亲,这是第二个错误。与朋友交情深厚,稍微疏远了亲人,这是第三个错误。如今我想报答父母之恩,可父母却不在了,所以内心悔恨不已,才痛哭起来。”
我认识一位师兄,他从小父亲对他非常严厉,非打即骂。他连夹菜掉到桌子上都会挨打,甚至他走路不小心摔倒了,起身以后不是父亲的问候而是一顿暴打。他从小都不理解他父亲为什么这样。直到他父亲去世前跟他说:“儿子,你知道为什么我从小打你?”这位师兄说:“不知道。”他父亲说:“我从小打你实在是因为父亲不会教育你,不知道怎么办。你每一次摔倒,我也心疼、我也害怕,怕你摔坏了。我打你,是希望你永远记住不要犯错。”这位师兄那时真的难受了,他知道错了,他一直以为父亲是不爱他的。
对每一个人来说,父母的生养之恩、养育之恩,是无法用言语来描述的,趁父母还健在,我们一定要多尽孝,好好报答他们,千万别等他们不在了,才痛悔。今年我回家,跟父母在一起,和他们做家务,仅仅是洗一个碗,我也真的有感觉,自己越来越能体会父母的艰难,越来越能体会自己做人的差劲,孝道真的是开智慧的。
我们刚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不会吃饭、不会穿衣、不会走路,是父母牺牲一切,悉心照顾我们长大,之后又让我们读书,关心我们工作、成家。我们长大成人了,而父母老了,体力衰退,这时候我们对他一点都没有关心,甚至仍然让他们操心,那真的是没良心。
我们也不能认为养活父母就是孝,让他们吃好穿好的,没有用心恭敬他们,那跟养狗、养马有什么分别?有些人在父母年老以后,寄一点钱,就认为自己很孝顺,其实这不是孝。孔子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他的意思就是说:如果以为孝就是养活父母,让父母吃好、穿好,而没有用心恭敬他们,那和养马、养狗有什么区别呢?
那什么才是真正的孝?古人有个叫黄香的,以孝道出名,九岁的时候,母亲去世,从此他细心、尽心的照顾父亲,一个人包揽了所有的家务事。到了冬天,害怕父亲着凉,先钻到冰冷的被窝里,用身体温暖被子,再扶父亲上床睡觉;到了夏天,为了使父亲很快入睡,每晚都先把席子扇凉,再请父亲入睡。像黄香这样无微不至的照顾父母,根据不同的时节给予不同的关怀,我们有没有这样做?不妨去想一想。所以我们要共同去改变。
用钱孝养父母,虽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在精神上给予他们安慰。父母往往会感到孤独寂寞,觉得自己遭人嫌弃,没人理睬,因此我们平时应多加安慰,让他们开心,真心去关爱他们、想着他们,就像父母牵挂我们一样。
忠孝之门才能出优秀人才,要把父母的话当作真实语,经典中说:凡有所为,先白父母。就是说凡是想要做的事情,应该先禀报父母,问父母能不能做。有些人学了一点学问,就傲气冲天,每当父母给他讲道理,就摆出一副不屑的神色:“你读的书都没我多,还教我?”甚至还大发脾气,“唠唠叨,烦不烦!?”这无疑伤了父母的心。
即使父母再没有文化,他们的人生阅历也比我们要丰富,所说的话也是为我们着想,所以要好好听父母的教导,父母如果讲的不对的,我们要柔声劝导,要用智慧,不能顶撞伤害他们。
对父母永远要柔语说话,人老了就变成孩子,假如父母的言语、举止有失,我们应当好好的劝阻,不要语言犀利、态度强硬。
时间每天都在减少,我们能陪在父母身边的时间越来越短了,孝顺父母的时间也越来越短了。母心如水、子心如石,母亲的心像水一样,温暖着、滋润着孩子;孩子的心像石头一样,敲打着、伤害着父母。
父母的爱比天高、比海深,无论我们为他们做多少事、花多少钱都报答不了他们的养育之恩,希望我们都能够生起真实的忏悔心、感恩心,努力的改变自己、提升自己,柔声体谅关爱父母,远离不健康文化,戒除不良行为,做好当下的工作、学业、家庭,让父母有安逸的晚年生活。这是我们当下应该做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