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争无求,热诚助人

学佛所以不能契入境界,不能够证果,原因在哪里?原因是被情执迷了,放不下。不单是在家同修,出家同修又有几个人能把情执放下?我们常讲自私自利、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瞋痴慢,难!这个东西障碍了我们。每一个人都晓得业障,什么叫业障?这些东西就是业障。所以学佛头一步就是要把这些放下。

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过很简单的生活,非常快乐的生活,对这个世间、出世间真正做到了与人无争,与世无求,他心才能得清净,才能得三昧,三昧才能开智慧。所以我们一定要以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慈悲心放弃对一切人事物控制的念头,放弃对一切人事物占有的念头,我们才能够像佛菩萨一样,为一切苦难众生做牺牲奉献,热忱的服务。

佛菩萨为一切众生、为社会服务,决定没有自己,绝不求自己的名闻利养,所以他的布施清净,他的布施平等。众生需要什么,自己能力可以做得到的,无不是尽心尽力去帮助人。

无条件的帮助这些需要帮助的苦难人。要真正心地清净,于人无争,于世无求,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是自性性德自然的流露,我们学佛才真正学得有一点像了。诸佛如来如是,法身菩萨们如是。这些人是我的榜样、是我的模范,我要向他学习。

要把念头转过来,起心动念多替别人着想,不要替自己想。佛教导我们,对自己最重要的是清净,特别是修净土的,心净则佛土净,所以对自己要清净。对别人要慈悲,慈悲里面一定有尊重,对别人要尊重,对别人要敬爱,对别人要体谅,对别人要帮助。

自己成就要放下,自利;提起是利他,要帮助一切众生,成就一切众生。所以说一切的事业提起来为利益一切众生,决不是自己在这里贪图名闻利养,那就糟了、坏了!所以一个自受用跟他受用最初下手的时候要分得清清楚楚。自受用的,烦恼一天一天少,智慧一天一天增长。不是说名闻利养一天一天增加,这叫自利那就坏了,那就颠倒了。一切的物质、精神享受布施给别人,让大家去享受,这是修菩萨道,学菩萨行。

无论你做什么事情,只要你能够保持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就完全正确,这是菩萨道,这是菩萨行。如果在生活工作应酬里面没有真诚,不得清净、不得平等,迷惑颠倒,自私自利,错了,这是什么行?这不是菩萨行,轮迴行,轮回心造轮迴业。

所以在日常生活当中,要以清净心去修学。所谓修学就是过日子,要用清净心过日子,要用清净心去工作,你就是修菩萨行,你就是修六度,就是修十波罗蜜。决定不能有丝毫的染着,染着什么?名闻利养,不能有这个念头,我们才能保住自己的身心清净,保持自己智慧常照。

舍己为人,行菩萨道。菩萨道就是没有自己,只有众生、只有社会、只有国家,要用现代的话说,为社会、为国家、为人民服务没有自己,这是菩萨道,这是菩萨行。

真正立志,觉悟了,我这一生到这世界来,不为自己,我要为众生服务,全心全力奉献给众生,这是菩萨行,不为自己。学佛的人为正法久住,为弘法利生,这是菩萨,这不是普通人。

 
金刚经治愈邪婬,抑郁症,成就素食 学佛修行

金刚经治愈邪婬,抑郁症,成就素食

我刚开始接触金刚经是在12年前,金刚经也是我接触的第一部佛经,心中很欢喜,那时我对佛教没什么了解,但读了之后,我深深为佛的慈悲所感动,当天晚上我不由自主发了上成佛道下化众生的大愿,然后泪流不止。当时,...
净土法师:婬与杀的关系 学佛修行

净土法师:婬与杀的关系

【又或交结聚会。兴兵相伐。攻劫杀戮。强夺迫胁。归给妻子。极身作乐。众共憎厌。患而苦之。】 这段经文告诉我们,杀、盗、婬,婬最容易犯,也最可怕,它跟杀有分不开的关系。这个罪过,婬再加上杀,就是无间地狱。...
宣化上人:人为色死,而非财死 学佛修行

宣化上人:人为色死,而非财死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孰对孰错? 在还没有答复这问题之前,我要告诉大家,我明天就走了,你们要我讲几句话,我就讲几句教人后悔的话,什么话呢?很平常的:就是我不论到什么地方,凡是来听我说法的人,我都用诚...
神婆说:小罗汉我不能帮你算卦 学佛修行

神婆说:小罗汉我不能帮你算卦

我十几年前经商失败,百万家产沦落到囊中羞涩仅余10元。随之,七年的婚姻也走到尽头,无奈之下,我流落他乡打工维生。 因在异乡无法找到合适的工作,没多久我又回到家乡。 在母亲的帮助下,重操旧业再一次卖起了...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